-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主体活动
- >>
- 寻找西安最美家庭活动
- >>
- 正文
王芸同志是一位坚强的母亲,她用辛勤的双手悉心经营着家庭,用柔弱的双肩背扛着家庭的重担。二十多年的家庭生活中,尊老爱幼、热心助人,用生活工作中的平凡事,点滴情意诠释着母亲的博大和无私,成为同事、街坊邻居学习的榜样,受到了大家的赞扬和尊敬。
作为一位母亲,她说:“担当母亲这一角色,不仅是一种义务,更多的是社会的责任。在忙碌中品尝幸福,在幸福中承受劳碌”。1989年10月31日,大儿子史晨楷早产出生,在短暂的喜悦过后,因动作发育迟缓在他九个月大时确诊患有重度四肢脑性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从此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求医问药之路,至今没有间断。作为工薪阶层,家里的经济变得捉襟见肘,往往是积攒几个月的工资,给孩子做一段时间的治疗。在孩子两岁时去北京海淀区神经伤残儿医院治疗时,为了省钱,他们租住在医院附近老乡家搭建的堆放杂物的棚房里,不到十平方米,没有窗户,一家三口睡在用物品外包装的纸箱板垫起来的床单上;自己做饭,买菜总是在晚上临近菜场收摊时,因为这个时候菜最便宜,改善伙食也就是买只鸡架,剐掉鸡屁股不能吃的部分后,分成三块,一人吃一块……,这种日子夫妻俩轮流着陪护孩子,坚持了整整三个月。孩子6岁、8岁、18岁分别在北京、上海又做了三次大手术,每次出门看病,都是住地下室最便宜的旅店,两人每天只吃一顿正餐,而要保证孩子吃好,因为孩子要手术,要治疗;更痛苦和无奈的是,孩子在常年的治病中传染上了肝炎病毒。在长期的治疗下,下肢虽然能站立或挪动走几步,但上肢功能一直没有恢复,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萎缩更严重。为了让他加强锻炼,一年四季即使在冬天最冷和夏天最热的时候,妈妈都要搀扶他锻炼走路,帮他拉伸胳膊。他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父母就是他的手、脚、胳膊、腿,二十三年里,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穿脱衣服、洗澡、理发等所有生活琐事都要靠妈妈的照顾,他现在一米八的大个子,全依仗妈妈的撑扶,妈妈的手腕、胳膊、肩膀不堪重负,疼痛、劳损都不算什么,即使在妈妈病倒时都还要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她是儿子的良师益友,常告诫残疾的儿子:“生活之路唯有坚持向前,没有别的选择”。孩子的身体运动功能残疾,但心智正常,作为母亲,她特别重视孩子精神意志的坚强教育、心理承受力的锻炼。经常帮助孩子学习,在家时就经常让他看一些励志的文章,上次社区举办残疾人与社区人员手拉手活动时,史晨楷还铿锵有力地读完了《希望向前》的散文诗,获得了全场人员的掌声,小伙子也非常高兴,说以后有这样的活动他还会参加。妈妈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她自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给残疾儿子做榜样,生活上乐观积极,任劳任怨,勇敢面对和克服困难,不怨天尤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与邻居以诚相待,互帮互助,和大家和谐相处。
在工作上,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勤奋好学,经常在忙完一天的家务活后,深夜利用休息时间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是单位的学术科研带头人,先后被单位多次评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学术研究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并荣立三等功一次。通过母亲的言传身教,孩子虽然身患重疾行动不便,但战胜了重重困难,坚持读完了小学六年毕业。
在老人眼里是孝顺的女儿、儿媳,在丈夫的面前是一个贤妻。工作之余,王芸同志放弃了所有的业余爱好、享受和休息时间,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干家务、孝敬体恤老人和关爱孩子的成长教育上。经常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买些老人爱吃的东西看望血压高的父亲,帮助眼睛视力不好的婆婆做家务照料患病卧床十几年的公公。丈夫因工作经常出差,一人承担起全部家务和教育管理孩子,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把家中的大小事处理得井井有条,从来没有怨言,全力支持丈夫工作。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社会就会和谐稳定。
王芸同志在外工作敬业,在家是贤妻良母,很好地把握处理工作与家庭困难关系,她的家庭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家庭,她做了一个母亲应该做的平凡事,在这平凡之中让大家感受到了母爱的坚韧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