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主体活动
- >>
- 寻找西安最美家庭活动
- >>
- 正文
冰雪,染白了青丝;红豆,浸透着相思,献了青春献子孙,戍边路上两代人。解不开的高原情结、唱不完的雪域恋歌,这一份痴心、一份挚爱,都只为边关月圆、万家梦圆。让我们走进这个家庭,去感受真爱、和谐、进取。
警察妻子篇
李静,中共党员,二级警督。1970年出生,1988年入伍,在西藏高原、四川盆地服役11年后,1999年转业至西安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先后任特警支队指挥中心副主任、秘书科副科长、科长等职。
李静是一名光荣的“军嫂”,丈夫至今仍在被科学家称为“生命禁区”的西藏高原服役。从西藏高原转业后,她一头扎进特警队,秉承“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原则,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先后于2000、2001、2009年被评为市局优秀公务员;2003年被评为市局“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2008年获省厅嘉奖一次;2010年,被西安市妇女联合会、市公安局授予“优秀女民警”荣誉称号;2011年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荣获称号。
2010年4月,青海省玉树地区地震;
秘书科承担着支队会务、材料、外联、接待、调研、信访等工作,事务性工作较多,李静在担任秘书科科长后,在工作中树立“百密不容一疏、百功不抵一过”的理念,着力把材料做得精益求精、把会议办得高效顺畅、把事务办得井井有条。她加班加点、熬夜守更写材料是家常便饭,在执行跨区域调动任务中,科里人手少,工作量增加,她几乎一个人承包了支队各类汇报材料、领导讲话稿等文字材料。仅2011年,她就和科里的同志撰写各类材料近300份、合计120余万字,编发《西安特警简报》共29期合计约30万字,带领全科民警先后承办了“公安部飞行安全检查会议”、“警航基地建设专家论证会”、西北警务协作区特警大比武黄明副部长检查、公务员招录考试等15次各类大型会议,接待全国兄弟特警队交流学习13次。在2011年特警建队20周年庆典活动中,为了全面回顾特警成长历程,她与科里民警共同策划,面向全局近3000名曾经或者正在特警岗位战斗的民警开展主题征文活动。从前期策划、约稿征文到审核编撰、校对印刷,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她都要加班加点、精心完成,一本倾注了智慧与心血的结晶《风雨二十载,热血铸忠诚》印制成书,成为特警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后,李静还一直保持热情的学习劲头,先后有两篇文章在《人民公安报》发表,两篇文章被《西安公安》采用。1篇被市局《公安简报》采用,1篇被《西安公安》采用,她代表市局参加省厅内务条例知识竞赛获二等奖,参加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知识竞赛获二等奖,在省厅组织的党史知识竞赛中获二等奖,在市局组织的“巾帼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
军人丈夫篇
家园一份安乐,将士几多辛苦。丈夫宋平雪域线上子承父业,23年前,光荣地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戍边保国的枪,至今仍在中印边境争议地区“麦克马洪线”附近站岗。一年到头,夫妻俩能在一起的日子只有60来天,他对媳妇孩子充满内疚。
01年冬天,一个漫天飘雪的日子,4岁的女儿在一次感冒后突然变得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就连在床上坐也得要人扶着,李静发疯一样把已昏迷的孩子抱到医院,专家诊断为病毒性小脑供给失调,恐怕会留下后遗症。这无疑是一张宣判书,病房外的她欲哭无泪,特别的无助和孤单。此刻,是最需要人的时候,但宋平却正在千里之外的拉萨贡嘎机场忙着一年中最繁忙的老兵复退工作。电话中,李静强忍着巨大的痛苦平静地隐瞒了实情,宋平得知孩子生病的消息时,已是孩子苏醒两天后,他内疚、自责,自己就在机场,却不能乘机回家,使不上一份劲、帮不上一点忙。在妻子全力支持下,丈夫工作连年受到肯定和表彰,曾3次荣立三等功、获得西藏军区“遵纪守法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所带的团被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团、优秀旅团级党委。
随着职务的升迁,宋平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爱边防,从当参谋、科长、装备部长到团长,他一点一滴积累军事知识、钻研新课题,近几年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17篇,他倾注满腔卫戍祖国的衷心,调研分析西藏的现状,撰写的《戎装万里守边疆,峥嵘岁月战旗扬》一文在全军专题征文活动中获奖。他爱战士,休假期间,他的心里还装着他的兵、驻地的老百姓。他利用休假时间,对陕西籍战士进行家访。他清楚地知道陕北籍战士石二羊家里困难、临潼籍干部孙军宏妻子脑部手术后留下严重后遗症。好不容易过年在西藏团聚了,他拉着媳妇孩子一起去看望藏族战士患尿毒症的姐姐、鼓励女儿和西藏的小朋友交朋友。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他带领同志们抢险救灾,与藏族人民水乳相融、血脉相通。
2007年冬,他带队给边防营战士们送给养,途中翻越海拔5200米的卡拉山时,齐腰的积雪使车辆无法前行,他们就徒步前行。神秘美丽的西藏高原,有谁会知道它无情的面容,从海拔3600米起,每蹬高100米,就有因劳累引起高原病的可能。缺氧,威胁着戍边人的生命,虽没有炮火、枪声,但付出的同样是生命。而此时,宋平肺水肿复发,头痛、胸闷、脚底像灌了铅,雪地里每挪一步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实在支撑不下去了,他就平躺在雪地上休息,蓝天白云触手可及,软绵绵的雪像一床厚被子,那一刻,他觉得闭上眼就可以美美睡上一觉,可脑海中却有一个声音在提醒他:“千万别睡,睡着就见不到老婆孩子了”。他说,是家人的爱让他战胜了死神。可家人动员他转业时,他又说:“都知道西藏苦,我回来了,总得有人去呀!”
夫妻俩能这样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是因为家里有俩“专职保姆”。1960年,正在西安无线电学校上学的李静的父亲入伍了,可去哪里不知道,车一路往西,足足走了快一个月。就这样,李静的父亲被拉到了全军最高的哨所之一,位于西藏日喀则海拔5300米的“查果拉哨所”,命运的轨迹发生了巨变,1965年国防部授予查果拉哨所“高原红色边防队”荣誉称号时,父亲提干了。和父亲同去的还有几十头运送生存物资的骡马,但这些身强力壮的“战友”上了哨卡不久,便一匹匹悲壮地倒在了查果拉凛冽的寒风中。父亲从新兵一直干到分区最高行政领导,这一干就是32年。李静的母亲是老家法院唯一一名女同志,工作繁忙时根本没时间照顾家,李静出生3天后,外婆就来到了身边,妈妈多年在内地独自拖着两个孩子,她帮弟弟们盖房子娶媳妇、替父亲料理老人后事,成为村里有名的“好媳妇”。儿女家人团聚的期望随着父亲职务的升迁一点点破灭后,妈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带着儿女到西藏,那时,她们结婚已整整20年。
生活有时惊人的相似。如今,当女儿女婿又过上了牛郎织女的生活时,两位老人成了这个家坚强的后盾。接送孩子、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多年高原的生活,在她们的身体上打下了烙印,李静的母亲患上了高原心脏病,父亲也查出肺部纤维灶。但他们乐观豁达、心胸开阔,积极对待生活、家人,热心公益事业,利用人脉资源为贫困学校联系捐献各类书籍、修缮桌椅。直到现在,父母亲仍坚持收看西藏卫视的节目,和当年的藏族朋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听老朋友称他“金珠玛米(解放军)”。
14岁的女儿懂事可爱,她清楚地记得,小学时,同学们一起比爸爸,她说自己的爸爸好,同学们都取笑她说没见过。她悄悄算了一笔帐:爸爸从来没有和她一起庆祝过生日,没有一起过仲秋节。有这样的军人爸爸、警察妈妈,让她也吃了不少苦。别人有爸妈接送,她只能由爷爷接;家长会老师只允许父母来,可妈妈忙来不了,她掉过眼泪;09女儿不慎脚受伤骨折打上了厚厚的石膏,恰逢人事局组织的公务员招录考试、组织部组织的基层村官选拔考试在特警支队进行,该项工作是社会、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领导要求高、牵扯面广、时间跨度长、需协调的工作多,妈妈为了不影响工作,一咬牙将女儿背到办公室,娘俩吃住全在队上了。酷暑中,一张小小的单人床、两副简单的碗筷就组成了特殊时期“家”的全部。
然而,家人却用实际行动在女儿的心田里播下了爱的种子。李静在女儿的日记中发现了这样一段话:“今天,老师让我们以爱为题写作文,我写了我和藏族小朋友之间真诚的故事,还让大家看了我们的合影,老师讲评时赞扬我跳出了小爱写出了大爱。”她知道,爱的种子已经在女儿的心里发芽。在母亲的熏陶下,女儿立下志愿:“长大我想当警察!”
这就是二十一世纪,一个特殊家庭的立体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