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双学双比”活动先进集体事迹材料--高陵县农广校-西安妇女网
陕西省“双学双比”活动先进集体事迹材料--高陵县农广校
发布时间:2010-03-19    来源:市妇联

    高陵县农广校与高陵县农机化学校、高陵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三位一体”。近年来,“双学双比”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农广校、主管局等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紧紧围绕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心,始终坚持“三个面向、四个服务”的办学宗旨,本着“稳定中专、向两头延伸,工作重心下沉”的办学思路,以发动农村妇女参与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妇女增收致富为目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农广校学历教育及培训、农机培训、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输出等,并利用科技教育培训之际,大力宣传党中央有关富民政策,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及时宣传贯彻到农村、到农户、到农民家中,有力地推动了“双学双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一、以教育培训为抓手,提高农村劳动者综合素质

    近年来,县农广校已为我县农业战线上培养了27620名合格的中专、中专后继续教育(大专)毕业学员,其中女性占45%。培养我县农村基层干部180余人,全县十个乡镇农技站站长亦都是农广校毕业学员,涌现出了像何村的史安民(现任村支书、省人大代表)、东街村的刘双印(现任村支书)等杰出学员代表。目前,农广校毕业学员已遍及全县城乡的各个角落,已成为振兴县域经济、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支强大生力军。

    2005--2007年度,我校开展农机培训35期,培训农机驾驶员1200余名,颁发《证书》800余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8期,培训我县农村劳动力4040人次,输出3865人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1期,培训农村科技户、专业户及青年农民1.95万人次。发放各种科技资料1.6万余份、科技图书2600余册、《中央“一号文件”宣传教育读本》4000余册,解答农事疑难5200余起。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了我县农村劳动者素质,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施“科教兴农、兴县富民”战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以创业为目标,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

    我校实施“阳光工程”以来,在省、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县“阳光办”、县农林局等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能严格按照省、市阳光办的要求,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有效途径。扎实细致地开展转移培训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先后开展农机、汽车驾驶员、计算机操作、制衣制鞋、酒店服务员、超市营业员、保洁员等劳动技能培训,普工的外出务工有关法律知识、务工常识等引导性培训共计68场次,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4040人次,输出3865人次(女性占51%)。其中,就地输出3180人,西安市输出144人,广东省输出408人,天津市输出11人,湖北省输出122人,建立了农广校、通远制衣制鞋和姬家园区综合培训三个培训基地,确保了培训与输出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在阳光工程培训方面,我们采取了引导性培训与技能性培训相结合,并着力抓好技能培训,严格执行“第一节课”制度,重点以发挥农机安全驾驶与维修培训、出租车安全驾驶培训的优势,辅以开展电子应用技术、车工、司炉工、企商业营销、物业管理等、餐饮服务、美容美发等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使培训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逐步建立起“订单培训+技能培训+输出”一条龙的模式,并通过不同方式,对用人单位进行考察,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定期回访,为全县农民致富增收、繁荣县域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着重从以下两方面抓起:

   (一)、搞好宣传促培训,加强培训促就业

    实施阳光工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与输出是一件环节复杂、工作量大、十分具体的工作。我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县, 94年建成西北地区第一个“吨粮县”。大多数农民生活条件相对优越,致使大多数求职者“小钱看不上、大钱挣不来”,吃苦精神相对较差。在培训工作中我们首先摸清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状况,在我校建立了“高陵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数据库”,随时掌握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男女比例、学历等状况。我们在宣传方面做到有的放矢,除了下乡深入农户宣传外,还利用广播、电视、科技培训等形式宣传阳光工程,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宣传企业的用工信息,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有关劳务输出的问题,讲解有关保障劳务输出的法律法规,使全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外出务工是增收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了培训与输出工作。

   (二)、搞好服务促输出,抓好回访树形象

    我们定期做好输出学员的回访工作,搞好就业后的跟踪服务。采用面谈、书信、电话等多种方式与输出学员交流,听取反馈的信息,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回访,使我们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进一步加深,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促进了输出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 以技能培训为动力,引领妇女增收致富。

我们充分发挥了农广校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阳光工程培训的资源优势,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我校科技教育师资、农业信息网络作用,开展各类培训和指导。一是不断完善“双学双比”协调组织,以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思路,共同为农村妇女的就业增收提供政策、物资、科技、信息等多方面的支持。二是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开通了由农技专家向农村妇女传递科技的“快车道”。根据不同区域对农业科技的需求,组织专家及农技人员,深入到各镇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培训的内容主要有无公害蔬菜生产,芹菜、西红柿栽培管理技术,果蔬嫁接技术,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日光温室生产技术等。尤其是对蔬菜种植规模较大村(如何村、官寺村、张家村等)进行重点培训。另外我校针对农技服务员服务素质低、服务水平不到位等举办了“高陵县农技服务人员培训班”,与高农公司建立了“农业技术服务110”。

今年1-10月份我校共计开展“农民技能”、“农药安全使用”、“日光温室大棚菜栽培”等方面的农民科技培训17 期,发放各种技术资料4000余份,图书400 余册,《中央“一号文件”宣传教育读本》600余册,培训农民3200人次,建立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科技示范点”1个,“何村科技示范基地”1个,并以示范点和示范基地为依托,引导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三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正确引导农村妇女自主创业。今年,我校先后组织在东街村举办了农村妇女“擀面、烙馍技艺大比拼和技能鉴定”、在学校二楼教室成功举办了“民间传统工艺—刺绣技能培训班”等,为农村妇女自主创业、增加收入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使“双学双比”活动不断得到深入。

四、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环境

由于县农广校是一所成人远距离学历教育的学校,学员大多来自我县农村第一线,毕业后“不离乡、不离土,留得住、用得上”,所以,一直以来我校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严把教育人才质量关。

1、对所有在校学员,分专业设立了班主任,由教职工分别担任,并规定各专业学员每周六、日来校进行辅导。

2、对每名学员分别建立了个人档案和集体档案,学员平时的出勤、作业笔记的完成、考试成绩等都一一记入个人档案,依次作为毕业时的参考和依据。

3、对每门课程都进行辅导:基础课进行面授辅导,专业课进行电教辅导,考前辅导率达98%。并结合学用结合,使学员的巩固率达98%以上,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4、与各乡镇建立了督学制度,学校把所在乡镇学员平时的学习情况、学用结合情况如实反馈到各乡镇,与各乡镇共同督促抓好该学员的学习,提高了毕业巩固率。

5、对毕业学员进行“社会跟踪调查”和“专访”活动。

由学校组织宣传优秀毕业学员的典型事例,以激励在校学员,提高了县农广校的社会声誉。

五、做好单位的宣传工作,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校支部设立了宣传委员,具体负责对学校重大业务事项的宣传,近年共向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40余篇;内容包括学校的招生、农民科技培训、教学管理、学员先进事迹、办学成绩等诸多方面,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并进一步提高了县农广校的社会知名度。

六、积极争取培训项目,着力提高教学培训手段

我校已争取了中央校“双向卫星远端接收系统”项目、阳光工程培训项目、“星火学校建设”项目等,日前这些项目都在正常运营中。项目的实施,推动了教学培训工作的开展,同时为教学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

近年来,县农广校被高陵县妇联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被西安市农广校评为“招生、教学管理、农民科技培训”等先进集体;被西安市阳光工程办公室评为“阳光工程培训先进集体”;被共青团陕西省委、省农业厅、科技厅、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扶贫办等部门授予“陕西省农村青年劳务输出培训基地”荣誉称号;被陕西省阳光工程办公室授予“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星火计划办公室授予“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被中央农广校领导小组评为“全国农广校教育先进集体”。

    我校“双学双比”活动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离组织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来讲还相差甚远,我们深信: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全体科技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下,今后不断加大农民科技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建设繁荣和谐富裕文明城市新区”这个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