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蓝编织专业合作社妇女培训学校,是编织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事对玉米皮、麦杆、龙须草等天然原料的加工、生产、销售、出口的技术服务工作。近年来妇女培训学校依托产业项目、围绕新农村建设,针对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低,技能差,留守家中缺乏自我发展提高等特点,开展了以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实用技能培训服务,先后培训人数达8000多人,培训项目十多项,受训人员涉及全县5个乡镇100多个自然村,直接经济效益达500多万元。被省“双学双比”办公室授于先进集体,被县妇联授于“巾帼文明岗”称号,赢得了当地妇女姐妹的一致好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抓培训落实硬件。编织学校针对农村发展现状和产业特点,着重抓好培训工作所需的硬件保障,确保了培训计划的顺利落实,先后修建了培训场地140m平方米,自筹资金购置了电视机、计算机、传真机、扩大机、数码照相机等现代化培训器材,建立了编织产业网站,WWW.XLCGY.0COM;为确保培训不留死角,还投资3万元购置了培训车辆,深入村组上门培训、入户培训,使那些离不开家门,行动不便以及年迈体弱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培训学校的服务,群众高兴的称其为“流动学校”,几年来先后培训妇女超过5000多人,其中残疾妇女18人。
二是搞培训突出增收。编织学校始终坚持实用性这一特点,围绕产业搞培训,分类指导,分批培训,分期提高。首先对中老年妇女进行传统产业技能培训,使这部分人尽快从培训中掌握要领,尽快投入生产,尽快获得直接效益,从而激发这部分妇女生产积极性,对中青年妇女进行新技术新工艺培训,使她们尽快适应国际市场对产业的快速需求,从中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依此带动文化低、技能差的妇女,实现培训学校“一帮一”带动战略;对特殊妇女,残疾有病的、采取灵活多样实用的培训方式,使她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快速实用的培训服务。
其次是对农村妇女进行思想观念上的培训,引导她们克服小富则安的思想,把他们从麻将桌子上,从房檐下晒太阳谝闲传中拉回到学技能的课堂前,引导她们树立科技致富、勤劳致富、创新致富的思想观念上来,通过大量有效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了当地妇女的生活、生产的热情,比学习、比日子、比进步的好风气巍然成风,出现了婆媳互帮忙、姐妹比生产,、母女比进步、邻里比日子的可喜场面,几年来妇女们从培训提高、服务产业中获得了80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三是谋发展力求创新。编织培训学校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不断改革传统单一枯燥的培训方式,实行边生产边培训,再培训、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为了提高培训的质量效果,除自编教材自我培训外,还从天津、山东、西安等地十多次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培训,面授技能;为创新培训机制,建立并实施了分类培训计划,免费培训策略,文化培训和实用培训相结合,定期培训和随机培训相结合,边生产边培训等多种有机有效的培训机制,丰富了当地妇女们的文化、生产生活,赢得了姐妹们的喜欢。
蓝田县西蓝编织专业合作社妇女培训学校,在各级政府妇女组织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将会朝着有利于我县妇女提高技能,提高文化素质,提高生活水平方向健康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