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巾帼志愿服务工作调研报告-西安妇女网
西安市巾帼志愿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5-12-09    来源:西安市妇女联合会

巾帼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志愿文化,探索新形势下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管理模式,促进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持续发展,对各级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客观反映我市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状况,摸清现状,查找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巾帼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远规划及有效措施,不断推进巾帼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和网络化建设,市妇联成立了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市镇街、社区、农村妇女之家,发放调查问卷3000余份,围绕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西安市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现状

(一)巾帼志愿服务队伍结构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市巾帼志愿者队伍由少到多,由不稳定到相对稳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市约有巾帼志愿者近6万人,建立了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巾帼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并按照“9+N”队伍建设模式成立了家政服务、文化教育、心理咨询、环境保护、医疗保健、文体活动、法律援助、治安防范等9大类巾帼志愿服务队。截止目前,全市已有巾帼志愿者队伍2500余支,数量较往年增加5%。其中女青年会服务队、丁水彬孝老爱亲服务队、巾帼维权服务队长期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队伍管理规范,活动运作成熟,示范带动作用显着。女青年会服务队还被市文明办评为“2014年西安市志愿服务先进组织”。

全市巾帼志愿者主要由各级机关女干部和妇联干部、社区离退休女性、企事业单位女职工、女教师、女法律工作者、女医务工作者,女企业家和女文艺工作者等构成。其中45-55岁女性占巾帼志愿者总人数的48 %,占比最多,主要是这一年龄段的女性经济基础较好,多数子女已上大学或独立,精力和体力都处于非常好的状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最高;35-45岁的巾帼志愿者占总人数的30%,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参加公益活动的目的与子女教育有关,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也多由单位主导参与,自发参与的较少;离退休女性时间和精力都很充裕,但有些由于身体健康状况等原因,所以仅有少部分人能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二)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管理趋于正规

通过对十三区县的摸底调研发现,我市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得到各级妇联组织的高度重视,巾帼志愿者组织管理得到了快速发展,相继建立了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各级妇联组织抓住把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体系的重要契机,相继建立了巾帼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巾帼志愿者协会,实现了上下联动的层级管理模式。二是根据《全国志愿服务工作测评体系》《全国妇联关于深入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和《西安市志愿服务条例》,市妇联及时制定并下发了《西安市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管理办法》,对巾帼志愿者条件、组织机构、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及开展服务活动等进行了规范。按照全国妇联要求,统一规范了全市巾帼志愿者标识、胸卡和徽章等。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各级妇联组织能充分发挥妇联“联”字优势,把基层妇联干部、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作为开展巾帼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广泛招募巾帼志愿者。同时依托“三八红旗手联谊会”“女企业家联谊会”“妇女手工艺者联谊会”“农村妇女合作社”等社会团体,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创业就业、科技讲座、职业介绍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受城乡妇女欢迎。

(三)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市妇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基层、服务妇女儿童”的工作方针,把巾帼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延伸妇联工作手臂的重要举措,围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开展各类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塑造巾帼志愿服务品牌,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展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一是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围绕全市重点工作,市妇联精心策划活动,通过举办“创建文明城市—巾帼志愿者在行动”“水韵林城—创森知识女性大讲堂”“关爱秦岭”等志愿服务活动,向市民宣传低碳环保、爱绿护绿等生活理念;连续3年开展“百万家庭文明行”活动,组织巾帼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通过播放宣传片、电影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文明出行、绿色出行理念,为全市缓堵保畅工作加油助力。二是服务妇女儿童。利用普法宣传日、三八妇女节等节日节点,常年开展“普法宣传进社区”活动,组织巾帼志愿者向社区妇女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由家庭教育专家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深入全市500多家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阳光课堂”志愿活动,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三是服务弱势群体。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连续十年与西安华都医院巾帼医疗服务队开展“关爱贫困女性,共建美好和谐家园”大型援助活动,累计为100名贫困妇女提供了100万元的医疗求助。开展“巾帼帮扶·美居行动”,组织志愿者、公益人士和爱心企业筹措30余万元,向低保户捐次捐物,改善其居住条件。这些品牌活动紧密结合全市重点工作和妇女群众需求,服务形式活、受益群众多、社会影响好,成为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其中“女性大讲堂”活动被市文明办评为“2014年西安市十佳志愿服务项目”。    

二、西安市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在巾帼志愿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如何将这种服务融入社会管理创新之中,在和谐西安的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

(一)组织管理方面,组织网络不够健全,整体合力有待加强

一是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难以细化管理。从机构设置来看,全国妇联自上而下长期依托各级妇联宣传部或发展部兼顾开展巾帼志愿者工作,妇联组织外的单位则依托妇委会来开展,普遍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加之妇联工作头绪多、上下之间比较松散,横向交流少,目前这项工作缺乏全局性、长远性的规划和指导;基层干部缺乏经验,不知从何抓起,只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年搞几次活动,而且活动的主题随意性比较大,内容比较单一,规模比较小,影响力也有限。 

二是缺乏专项经费,难以持续推进。目前,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尽管得到了各级妇联的高度重视,但没有专项经费支持,活动资金主要来自于各级妇联组织和志愿者自筹,或从各单位、社区工作经费中列支,随着对巾帼志愿服务工作要求日益提高,活动规模的扩大,这种情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活动所需。每次活动中各项费用支出较大,巾帼志愿者们往往既要出力又要出钱,长此下去,难免影响巾帼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有90%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问题是“活动经费太少”“缺少固定的活动场所”,不过在组织者看来,根本原因都是“资金不足”,这是制约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一大难题。

(二)管理机制方面,巾帼志愿者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机制尚不健全

健立规范的管理机制是巾帼志愿服务工作保持旺盛持久生命力的保证。我市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巾帼志愿者的注册、培训、激励、保障等机制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西安市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办法》(试行)要求各级妇联建立志愿者实名登记制度,实现科学动态管理,适时掌握信息。但实际工作中要做好志愿者登记注册和管理工作就需要有人员和软硬件的支持,而且从全国情况来看,志愿者注册工作全部在社区民政部门进行,注册统计工作多头进行,资源未得到共享,数据统计存在漏洞。再比如,各级巾帼志愿者管理层都没有制定相对完善的激励机制,巾帼志愿者和队伍的星级评定、服务统计、反馈奖励等工作都没有开展。志愿者队伍的日常培训严重缺乏,他们开展的相关服务活动完全靠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严重制约了巾帼志愿者服务能力的提高,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现有的服务需求。

(三)参与机制方面,巾帼志愿服务社会化组织动员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一是巾帼志愿者人员结构不够平衡。职业分布中,“学生”“军人”职业的巾帼志愿者仅占总人数的3%,志愿者招募工作仍需加强。具有专业知识的巾帼志愿者比较欠缺,目前社会需求较大的维权、家教、卫生保健等项目的巾帼志愿者人数仍然相对较少。在年龄、文化、技能等方面的组成结构也不尽合理,存在年龄偏大的多,年轻的少;岗下的多,岗上的少;文化程度低的多,文化程度较高、拥有专业技能的少等问题。二是巾帼志愿者凝聚力不强、队伍松散。受传统思维定势,巾帼志愿者管理往往依靠行政手段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存在明显的行政化倾向,严重影响志愿者的参与热情。而且在志愿者归属上,多头管理,重复统计。调查发现,社区不同的志愿者队伍归属于不同的部门与团体,存在着重复统计的可能性——一些热心的、有一技之长志愿者往往身兼数职,时而是“市民寻访团”成员,时而是群众文体团队队员,时而又承担“家庭文化建设”宣传员……哪里需要哪里去,过来过去就是那么几张“老面孔”。三是巾帼志愿服务活动价值认同、供需信息不对等,服务效果欠佳。调查问卷显示,有36%的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中遇到不被公众理解和认同的情况。公众对志愿服务的精神了解不够深入。100%的被调查者认为志愿服务组织与被服务者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活动设计与群众需求结合不紧密,设定的项目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亦或由于宣传、沟通不够,导致供需信息不对等,影响了服务效果。四是巾帼志愿服务品牌效应不够持久。调查中发现,各级巾帼志愿组织品牌服务项目数量少、影响力偏弱,在志愿服务方面工作突出,能在全市叫得响的队伍及社区几乎没有。甚至前几年发展起来的部分品牌项目由于疏于管理,也逐渐退化。如2012年,由市妇联发起在全市各区县成立的丁水彬孝老爱亲服务分队,成立之初活动频繁,群众知晓率、支持率都很高,但几年下来,只剩下雁塔区妇联的服务队还在坚持,其他区县的都已销声匿迹。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宣传,不断增强巾帼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

一是利用新媒体做好项目调查,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策划力。充分了解被服务者需求,做好科学的项目规划,使项目更契合社会及群众需求,更具有生命力。充分利用各级妇女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发布具有深刻内涵,并且能被公众接受和认可的公益广告,宣传优秀志愿者、志愿团队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新形势下志愿服务理念,挖掘志愿服务精神的时代意义,彰显志愿服务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力传承、弘扬和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二是做好品牌推广,增强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力。注重社会品牌项目的建设,利用志愿服务活动的品牌,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利用好各种微博、微信、社区论坛等新兴媒体,深化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活动,同时要将志愿服务所产生的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推广出去,使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抓住重大节日等时间节点,开展优秀巾帼志愿服务品牌和优秀志愿者、志愿队伍的评选表彰及宣传,既传播了巾帼志愿服务理念,又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做好网络建设,努力探索“互联网+”模式在巾帼志愿服务领域中的拓展和应用,在现有官方网站的基础上进行改版,增加纵向、横向数据链接端口。如通过与妇女网站与社区志愿者注册的链接相通,实现即时注册;设计在线培训模块,让更多的巾帼志愿者可以接受便捷高效的网络培训;有效利用社区现有的网格化管理平台,通过数据资料共享,实现妇联工作与社区妇女、家庭需求有效对接,促使巾帼志愿服务更有针对性。多平台融合可以强化后台构架的梳理,实现相关部门联动、社会协同,让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各环节、各领域,各级各类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者在共创平台上发挥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催生和激发影响深远的志愿服务模式创新。

(二)完善机制,积极推动志愿服务队伍科学规范管理

实现巾帼志愿服务队伍的科学管理,首先要从人员管理入手。各级妇联应设立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制定系统完善的巾帼志愿者管理制度,明确服务内容、形式,招募办法、培训上岗标准、考核激励制度、志愿者权益、评选表彰程序等问题,确保志愿者在义务服务的同时权益得到保障,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将注册工作统一合并至民政部门,避免重复工作。广泛招募巾帼志愿者,加强女大学生、女军人志愿者的招募力度。注重发挥团体会员、行业骨干的作用,把热心社会公益、具有专业技能的各级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女性专家学者、和谐家庭等吸纳到巾帼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不断发展壮大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同时,加大志愿者培训力度,努力提升志愿者素质,推进志愿服务上档次,上水平。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知识培训,使每位巾帼志愿者上岗前不仅有爱心、时间精力和服务热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与人沟通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三)整合资源,努力实现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资金紧缺是制约巾帼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化的掣肘,实现巾帼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经费问题。首先应加大政府投入。政府的投入往往具有持续性和固定性,且表明了政府对志愿服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其次社会募集也是志愿服务的最普遍来源。社会募集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就专项活动进行募集,也可以长期接受捐赠,可以定点募集,也可以分散进行。但社会募集的程序化、法制化建设是应该注意的问题。商业性筹款是志愿服务经费投入的发展方向之一。美国、加拿大等志愿服务发达的国家,志愿组织拥有自己的产业,用雄厚的财力物力支持志愿服务的发展。商业性筹款更符合志愿服务组织草根化、社会化和事业化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同时可以大大加强志愿服务的阵地建设。另外,妇联组织要充分利用组织优势,整合社会资源,争取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巾帼志愿队伍必要的倾斜,解决“有钱做事”问题,从而推动巾帼志愿者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